SHZ-D(III)循環水式真空泵是實驗室中用于提供負壓環境(通常-0.095MPa至-0.098MPa)的核心設備,廣泛應用于旋轉蒸發儀、真空干燥箱、蒸餾裝置等配套系統,通過循環水作為介質實現抽氣與冷卻。為保障其長期高效運行,正確的清潔與存放方法是關鍵,以下是詳細指南。
一、日常使用后的即時清潔
每次使用完真空泵后,需在停機并斷電(防止觸電)后進行基礎清潔:
•表面清理:用干凈軟布擦拭泵體表面的灰塵、水漬及化學殘留(如酸堿霧滴),避免污垢堆積影響散熱或腐蝕外殼(尤其是塑料材質的泵體)。重點清潔進氣口與排氣口(用壓縮空氣從內向外吹掃,去除堵塞的纖維或顆粒),確保氣流通道暢通。
•循環水系統:打開水箱蓋(注意水溫,避免燙傷),檢查水位(應保持在標定線之間,過低會影響抽氣效率,過高可能導致溢出)。若水質渾濁(因長時間使用積累雜質)或呈現異味(滋生細菌),需全部更換循環水(建議使用去離子水或蒸餾水,減少水垢生成)。同時,清理水箱內壁的污垢(用軟毛刷輕輕刷洗,避免刮傷內壁),并檢查水位傳感器(若有)是否被水垢覆蓋(影響水位檢測精度)。
•管路與接口:檢查進氣管與出氣管的連接部位(確保密封良好,無漏氣現象,可用肥皂水涂抹接口,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),并用壓縮空氣吹掃管路內部(去除殘留的固體顆粒或冷凝水)。若管路中有油污(可能來自配套設備的潤滑油),需用中性清潔劑浸泡后沖洗干凈。
二、定期深度維護(每周/每月)
根據使用頻率(如每天使用超過4小時),需進行定期深度維護:
•葉輪與泵腔:每周停機時,打開泵后蓋(按說明書操作,注意安全),檢查葉輪是否有磨損(葉片邊緣缺口>1mm會影響抽氣效率)、腐蝕(金屬葉輪表面出現銹斑)或異物纏繞(如纖維、塑料顆粒)。若發現異物,用鑷子小心取出;若葉輪磨損嚴重,需更換同型號葉輪。同時,清理泵腔內壁的水垢(用稀鹽酸溶液浸泡10-15分鐘后沖洗,注意戴手套防護),恢復內壁的光滑度。
•密封件與管路:檢查泵的密封件(如O型圈、機械密封),若出現硬化(失去彈性)、裂紋(可能導致漏水)或變形(密封不嚴),需及時更換(使用耐水、耐油的氟橡膠或丁腈橡膠材質)。對于長期使用的進氣管與出氣管,檢查是否有老化(變硬、變脆)現象,必要時更換新管路(確保耐壓等級≥0.1MPa)。
•電機與軸承:每月檢查電機的運行聲音(正常應為平穩的低嗡嗡聲,若出現尖銳摩擦聲或振動,可能是軸承磨損),用手轉動電機軸(感覺是否順暢,無卡滯)。若軸承需要潤滑,添加適量耐水潤滑脂(如鋰基脂),避免使用普通黃油(遇水易乳化)。同時,檢查電機的絕緣電阻(用絕緣電阻表測量,值應≥1MΩ),防止漏電風險。
三、長期存放的專業處理
若真空泵需要長期存放(超過1個月),需進行專業維護:
•全部干燥:排盡管路與水箱中的循環水(打開排水閥,直至無水流出),并用壓縮空氣吹掃泵腔與管路內部(確保無殘留水分),防止水垢生成或金屬部件生銹。
•防銹處理:在泵腔內壁、葉輪表面及金屬接口處涂抹薄層防銹油(如防銹脂),特別是容易生銹的部位(如螺紋連接處)。對于塑料部件,避免使用油性防銹劑(可能溶解塑料),改用干燥劑(如硅膠包)吸收殘留濕氣。
•存放環境:將真空泵存放在干燥、通風、溫度適宜(5-30℃)的環境中(避免陽光直射或靠近熱源),濕度應≤70%(若環境濕度高,可使用除濕機或放置干燥劑盒)。存放期間,每隔1-2個月啟動設備運行5-10分鐘(空載運行,檢查電機與葉輪是否正常),防止長期靜止導致潤滑油沉淀或密封件粘連。
SHZ-D(III)循環水式真空泵的正確清潔與存放,是保障其長期穩定運行的關鍵。從日常的表面清理到定期的深度維護,從長期存放的防銹處理到專業干燥步驟,每一個環節的嚴謹執行,都是對設備性能與壽命的呵護。只有規范操作,才能讓真空泵在實驗室中持續提供可靠的負壓支持,為科研與實驗工作保駕護航。